記者 劉利
  近日,重慶龍湖醫院肛腸科接診了一位腸癌伴肝轉移的患者。據瞭解,56歲的江大叔六年前曾做腸息肉癌變切除手術,術後身體“恢復不錯”,之後就沒再定期複查。不久前,江大叔再次出現大便帶血、有黏液,這才來到重慶龍湖醫院檢查,檢查結果發現肝臟有腫物,肺部也有陰影,致病元凶竟是腸息肉癌變造成的。
  重慶龍湖醫院肛腸專家陳國琴解釋說,約1/3的腸息肉是多發性的,即使原部位息肉摘除,別的部位仍然會長出新的息肉。有腸息肉的病人,必須堅持定期複查。
  據介紹,腸息肉主要分為炎症性和腺瘤性兩種,炎症性息肉在炎症治愈後可自行消失;腺瘤性息肉一般不會自行消失,有惡變傾向。目前檢查息肉和確定其病變性質最有效措施是進行定期腸鏡檢查。
  陳國琴進一步介紹說,從發病時間上來講,腸息肉比腸癌早發病大約十年,很大一部分腸癌都是由腸腺瘤變化而來的。40歲以後是腸息肉和腸癌的發病高發期,為避免腺瘤性息肉轉變為腸癌,腸息肉患者應早發現並及時將其摘除,才能最大可能減少腸癌的發病率。
  陳國琴特別強調,一旦發現腸內有息肉,無論是哪種類型都應及時切除。對於小於2釐米的良性息肉,可直接在腸鏡下進行切除。大於2釐米的息肉,可先取組織標本做病理檢查,確診息肉是否有癌變的可能後,擇期在腹腔鏡下做切除手術。  (原標題:當心,腸息肉久拖不治或會癌變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tqcaermxoh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